文章目錄
什麼是臍疝氣?
林鼎淯醫師表示,當腸子、脂肪、或體液從腹壁肌肉的弱點或缺損擠出,在肚臍附近突出腫塊,導致肚臍鼓出,就會發生臍疝氣。
很多小孩一出生就有臍疝氣,因臍帶周圍(臍環)沒有完全關閉且臍帶周圍的肌肉結構未發育完整所造成。一般來說,臍疝氣不會痛也不危險,若裂孔不大,則自行癒合的機會甚高。一般在六歲以前,疝氣臍裂孔在一公分以內,通常會自行閉合,不一定要手術。

當腸子、脂肪、或體液從腹壁肌肉的弱點或缺損擠出,在肚臍附近突出腫塊,導致肚臍鼓出,就會發生臍疝氣
若臍疝氣裂孔未隨著時間自行閉合,裂孔可能會因腹中腹壓增加而越來越大,許多女性在生產之後因腹直肌解離,使得原來就存在的臍疝氣症狀變得更加明顯。
臍疝氣的成因
林鼎淯醫師表示,血管會通過臍環,從臍帶輸血到胚胎,臍環通常在寶寶出生前就會密合,否則組織會從這個缺口鼓脹起來,形成疝氣。
專家找不出為什麼有人臍環不會完全關閉。
臍疝氣的症狀
林鼎淯醫師說,通常出生幾個星期內臍帶脫落後就可以看到是否有臍疝氣,但有些人長大一點後才會得。
臍疝氣的症狀有:
- 在肚臍會有軟軟的突起一塊。
- 能將疝氣稍微推回去。
- 在站或坐的時候突起物會比較明顯,當咳嗽或排便,會從事讓腹部肌肉用到力的動作,腫塊也會看得更清楚。
- 臍疝氣大小不一,但很少有直徑超過2.5公分的。大多數人在疝氣的地方不會感到痛。
如果疝氣鼓起處有紅腫甚至發黑等發炎症狀,有可能是「嵌頓型臍疝氣」,最好立即就醫。
臍疝氣的診斷
醫生可以從肚子的外觀判定是否有臍疝氣,如果有的話,醫生會檢查疝氣大小、形狀、並看是否推得回去。
臍疝氣的治療
臍疝氣若在6歲前未自行癒合,只有手術治療一途。有時候如果疝氣非常大,或蓋覆之皮膚太鬆垮,可能還需要額外的手術來修補肚臍外觀,例如婦女產後腹直肌解離所造成的腹部皮膚鬆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