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鼎淯醫師小檔案
現職:
台北: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 泌尿科主治醫師
台中:童綜合醫院 泌尿科主治醫師
資歷:
美國專利:「新式微創疝氣手術」發明人
資深疝氣外科專門醫師累計超過30,000例疝氣手術經驗
外科專科醫師
泌尿外科專科醫師
台北榮總泌尿外科主治醫師
美國紐約Albany Medical Center研究員
國立陽明大學 講師
核心專科團隊包括疝氣、整形外科、消化外科、麻醉科、放射診斷科給予術前、手術中及術後的完整照護。
麻醉科:手術過程負責照顧病人的呼吸心跳血壓、保持平穩,鎮靜睡眠過程保持病人睡眠狀態,使其不會有手術拉扯疼痛感。以電腦控制穩定鎮定劑給予劑量,不會因人為推送速率而有差異化。手術中監測呼吸血壓穩定,以減少心血管、腦血管疾病併發症可能性。避免舌頭後壓阻塞呼吸道,引發心律不整等問題。
目前麻醉方式併發症發生近零,安全舒適、睡一覺醒來就完成手術。手術後即可進食、下床 、自行排尿。
可局部麻醉操作:主因是專科醫師疝氣手術熟練、知道如何減少組織破壞,不碰不需要破壞的組織,僅以正確路徑達到需要的手術,因此減少不必要疼痛、單靠局部麻醉即可完成。由於不需要半身、插管麻醉的肌肉鬆弛劑,手術過程中肌肉沒有鬆弛,近可維持原本正常的肌肉張力,腹股溝手術時的新肌肉結構組織張力差異極低,可大幅減少手術後肌肉張力疼痛
消化外科:疝氣手術時嚴重垂掉的組織較多,包括小腸、大腸等,可能需要腸繫膜、腸子切除再重建,需要消化外科立即協助。比較嚴重度的疝氣、切口型疝氣、嚴重腹故溝疝氣可能有腸沾黏問題,需要消化外科同時參與。
整形外科:疝氣本身需身體肌肉結構的重建,不只是修補,而需要重建整形外科專業協助。包括較大的腹壁缺損,例如乳癌重建手術(人工乳房)的腹直肌轉位,會有較大的缺損。生產後的女性腹直肌弛張,手術需要整形外科共同協助 讓肌肉塑型更完整、有可能需植皮。
放射診斷科:本院首先採行病患「站立狀態」的影像診斷。站立有利於偵測到疝氣確定診斷、周遭肌肉用力時狀態,因突然用力時的周遭肌肉變化(疝氣)。
通常平躺超音波不容易找到疝氣問題 ,只是看到疝氣帶、腸子突出,站立影像診斷還可進一步了解疝氣帶突出組織厚度、血管狀況 ,有助手術計畫及評估效果。若病人發現疝氣症狀,有不同醫師的不同看法,本院可進行有必要的診斷、確立問題根源。例如疝氣小、一般超音波看不到疝氣 ,但用力產生疼痛,恐是肌肉穿孔的疝氣,可藉由站立立體超音波診斷找出問題 。
專屬病房及護理師:專業度、經驗累積高,完整協助專門照顧疝氣病人的服務流程。
針對個人需要提供個人化治療,並協同各專科術前診斷、評估及術後照護。
包括:
心臟科(針對心臟功能不佳、高齡病人,手術前需由心臟科醫師診斷、確立心臟功能,雖然局部麻醉鎮定劑對心臟負荷最小,但全程鎮靜安眠仍需心臟科醫師給予用藥調整、風險管理)
新陳代謝科(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良,會影響傷口癒合,需給予適當控制)
胸腔科(手術全程病人鎮靜安眠,肺功能不佳病人風險增加風險需給予適當監控。有過敏性鼻炎、咳嗽病人需要控制,以減少手術後的腹股溝疼痛及復發可能 )
感染科(減少感冒、鼻炎、咳嗽影響)
耳鼻喉科(減少感冒、鼻炎、咳嗽影響)
婦產科(針對疝氣及婦科合併疾病如子宮肌瘤、卵巢囊腫等,合併診斷。針對孕婦的治療評估及合併照護)
泌尿科(攝護腺肥大等病人,其慢性的腹壁過度用力可能引起疝氣,將給予治療用藥以協助其排尿,減少疝氣復發可能。腎結石、輸尿管等結石病人,可能因疝氣手術前需空腹八小時,而引起結石發作,必須事先預防治療。手術後病人因腹部切口、腹壁肌肉甫重建,術後排尿會增加腹部肌肉負擔,可由藥物協助排尿。泌尿科專科醫師可鑑別診斷疾病,如腹股溝淋巴腫、睪丸腹股溝處腫瘤)
神經內科(中風病人的手術前中風情況評估,針對其於疝氣手術的負擔需求,以協助手術後的平穩,或針對相關疑慮病人的中風風險評估。
風濕免疫科(服用類固醇及抗排斥藥物的評估,協助術前後藥物使用調控共同照護)
腎臟科(洗腎病人使用抗凝血劑,可能影響重建、修補,術前協助評估是否需使用人工網膜加強,以及抗生素使用與洗腎安排,包括如何調控藥物、手術配合洗腎流程的天數)
精神科(精神科服藥、失智病人等無法自理,需家屬、護理師配合照顧及評估)
就醫療程簡便化:初診掛號後,到書田或童綜合門診,具隱私保護服務
出院後的待命、翻譯及諮詢處理、應變系統。包括可諮詢的24小時電話服務、通訊軟體待命以解決個別病人疑惑、狀況。
醫院支援,醫院各科、資深專科教授,完備的應變流程,隨時可回醫院,急診值班醫師亦可隨時診斷處理。
由國際專員中英文專業翻譯陪診、溝通,協助諮詢
提供英文專業網站介紹重要資訊,建置國際病人來台就醫服務流程。
是全世界少數小切口微創、自然組織重建、局部麻醉(不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)的疝氣手術。多國病人滿意度高。
長期與國際疝氣專科醫師交流、共同研究合作。以及醫學材料器材研發合作、論文資料蒐集個案報告發表。與國際專門人員合作改良手術方法、照顧技術及器材,改進醫療品質不斷創新,並於國際發表及教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