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國瀚醫師談「平衡減壓麻醉」
中心綜合醫院台北疝氣手術中心,是大型醫院附設的專科手術中心,極力地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式治療,不僅有疝氣手術專門醫師團隊,使用理想的手術方法,更重視各科醫師的團隊合作,包括直接在手術室的麻醉科,其他如泌尿外科、整型外科、肝膽腸胃外科、內視鏡外科、婦產科、大腸直腸科等資深專業醫師,還包括心臟科、胸腔科、腸胃內科、神經科、新陳代謝科、感染科、風濕免疫科等資深醫師,依照病人的情況,視需要給各科專科醫師作會診,做好術前、術中、術後的準備。
我們先由麻醉科的共同合作談起:
擁有40年的麻醉經驗,前台北榮總麻醉部主任、國立陽明大學部定副教授的陳國瀚醫師,推動「平衡減壓麻醉」,應用在疝氣手術上,協助病人有好的麻醉效果、安全的麻醉過程、舒適的麻醉恢復,並且降低高風險病患的麻醉風險,的確為病人帶來優質的治療品質。
麻醉的概念及手術引發的壓力反應
陳國瀚醫師說,麻醉必須做到讓被手術者安眠、無記憶、鎮痛及平抑交感神經的激發,手術才能順利完成。但是手術切割必然傷害局部或造成廣泛的組織傷害,進而誘發末稍及中樞神經亢奮及組織發炎反應,促使各種激素與發炎介質大幅釋放,這種生理激盪,是身體的保衛機制,即所謂的壓力反應。但是手術治療有異於自然傷害,新陳代謝亢進太過時,會浪費身體資源及能量,導致術後康復時身體資源和能量匱乏,嚴重時會導致各重要器官功能下降,會造成本來就疾病纏身的人,生理暫時或永久性的失調,影響長期健康,所以「平衡減壓麻醉」的應用就相當重要了。
什麼是「平衡減壓麻醉」?
陳國瀚醫師會在手術前,先應用生理功能調控藥物,減少生理壓力反應,並在手術中利用各種藥物進行平衡止痛,務求修正各種傷害訊號之傳導,在手術麻醉後,減少疼痛和主要器官的負擔,令康復順暢。
「平衡減壓麻醉」在高齡長者的應用
陳國瀚醫師指出,疝氣手術旨在修補解剖上之缺陷,組織的傷害及切割層次相對較少,一般均可順利復元。而高齡長者,因老化緣故,各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之下降,也常有其他生理疾病,如長期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心肌梗塞而有心肌缺氧、糖尿病、肝、腎、肺等慢性病、中風等,甚至合併多重疾病纏身。因此每位病人均有不同的生理變異,需要因應個別情況,針對不同疾病,在麻醉手術前作通盤考量,維護特定器官的安全,減輕其手術壓力反應,平衡鎮痛不令病人生理功能受損,而平安完成手術,順利康復。
「平衡減壓麻醉」在兒童疝氣手術之應用
但在兒童麻醉的策略上則有所不同,陳國瀚醫師稱,兒童麻醉一向以吸入性麻醉為主流,而較忽略各種止痛藥物之使用,源自於兒童對止痛藥物安全劑量掌握不易,但許多研究顯示,兒童中樞神經對吸入性麻醉的需求高於一般成年人,所以更需要止痛藥物輔助以減少吸入性麻醉劑之用量,兒童中樞神經網路在出生後,仍需時間發育健全,而神經網路的不完整,要全面抑制各神經單元,就需要更多麻醉劑量。現今的兒童麻醉,需要適量止痛藥物輔助,以修正各種傷害訊號,減少吸入性麻醉劑,維持量好之麻醉品質,不僅更安全也可以減少術後之異常狀況。兒童疝氣手術利用「新式微創微痕疝氣手術法」,時間大致10分鐘內即可完成,更需要精實細緻的操作令手術順利完成。
陳國瀚醫師補充,兒童的手術麻醉,有一些特別注意事項:
- 兒童感冒時可否接受手術?
由於兒童有感冒症狀非常普遍,若嚴謹處理,則許多手術將延宕無期。許多臨床實証顯示,一般症狀輕微者均可接受手術麻醉。但感冒症狀嚴重,如咳嗽不停,鼻涕長流,濃痰和發燒時,此類兒童比較容易產生呼吸道阻塞,甚至發生咽喉呼吸道痙攣,則建議延後手術。
- 術後躁動及處理:
大部份兒童手術麻醉後,不免有哭鬧情況,大多數經父母安撫後多可安靜下來。部份兒童在手術麻醉後,可能產生躁動風暴,無法安撫,激烈的肢體動作,可能造成他人或自身的傷害,若不幸受傷嚴重,更留遺憾。以單純吸入性麻醉來說,發生比率可高達50%或以上,但若採用「平衡減壓麻醉」,運用適當之止痛藥物,可令其發生率降至10~15%左右,躁動程度亦可緩和,令其康復流程更順暢。
陳國瀚醫師小檔案
資歷:
- 台北榮總麻醉部部主任
- 陽明大學副教授
- 台北榮總麻醉部一般麻醉科科主任
- 陽明大學臨床副教授
- 台北榮總麻醉科主治醫師
- 陽明大學專任講師